新聞公報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香港港口及海運服務的進一步發展開場發言(只有中文)2017年6月26日(星期一)香港時間12時09分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六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香港港口及海運服務的進一步發展開場發言:

主席:

香港海運業歷史悠久,至今已超過150年。多年以來,香港已發展成為國際海運中心,亦是亞太區重要的樞紐港和轉運港。目前,香港港口是全球第五最繁忙的貨櫃港,去年處理的貨櫃吞吐量接近二千萬個標準箱,當中約六成為轉運貨。香港船舶總註冊噸位全球位列第四。

推動港口、船務和海運服務業的協同發展是政府的持續政策方向。就港口發展方面,為維持香港港口的活力和競爭力,政府落實了多項港口改善措施,包括把葵青貨櫃碼頭的港池和進港航道由15米挖深至17米,讓大型貨櫃船可不受潮汐影響進出貨櫃碼頭;另外,我們現正分階段為貨櫃碼頭提供六幅共約18公頃的港口後勤用地,以擴大貨櫃堆場空間及增設駁船泊位,提升處理貨物的效率;同時亦會釋出昂船洲公眾貨物裝卸區120米長的海旁用地作港口後勤設施,以支持港口運作。

另一方面,香港的高增值專業海運服務發展成熟,形成蓬勃的海運服務業群,匯聚了800多間與海運服務相關的公司,提供船舶代理及管理、船舶經紀、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和仲裁等服務,支援本地以至全球的海運業務。憑藉香港擁有豐富的國際商貿經驗、穩固的法治制度、高學歷專業人才等優勢,政府致力積極推動海運業邁向高增值發展。不少海外的海運服務機構亦在香港落戶。

政府在去年四月成立香港海運港口局,整合之前的航運發展局和港口發展局,提供高層次的官產學合作平台,協助政府制訂海運及港口發展的策略,凝聚業界力量,合力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海運中心地位。過去一年,香港海運港口局就便利營商、人才資源發展和宣傳推廣三個主要範疇向政府提出不少建議,推行了多項改善措施和推廣計劃。

為增加本港海運業的競爭力,我們正逐步落實一些便利營商措施,包括撤銷對持有「多程進港許可證」的駁船逗留本港水域的時間限制,以及為遇困船舶的海外合約海員研究入境安排,以便他們可以留港並在相關的船上工作。除此之外,海事處亦吸納了香港海運港口局和業界的建議,推行完善香港船舶註冊服務的措施,當中包括研究利用特區政府駐海外及內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加快為在內地和海外建造的香港註冊新船舶發出「船舶註冊證明書」,讓這些新船可盡快投入服務。

人力資源是海運及港口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政府於二○一四年初注資1億元成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現由香港海運港口局轄下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負責督導其運作。除了推行各項與海運有關的資助計劃和課程外,我們亦與本地大學合作,推出三個新的獎學金計劃,鼓勵年輕人修讀與海運相關的課程,並在畢業後投身航海業和海運服務業;同時推行一系列的培訓措施,以增加本地船員的供應,紓緩本地船舶業人手短缺的問題。

在宣傳推廣方面,我們致力吸引海外及內地的知名海運企業來港營商,以香港為區域基地,進一步擴大香港的海運業群實力。我們積極參與大型國際海事展覽、出訪有發展潛力的海運城市。除每年舉辦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外,並於去年十一月舉辦首屆「香港海運週」,吸引海外及內地企業參加和參展。我們的推廣工作漸見成效,例如國際海上保險聯盟已於去年十月在香港設立其亞洲區中心,作為在德國總部以外的首個分支組織,為亞太區培育海事保險專才。另外,在今年年初訪問倫敦後,我們現正與英國相關部門及海運機構商討,加強兩地在海運人才資源發展及推廣等方面的合作。

主席,我們會繼續強化香港的轉運港功能,維持港口的蓬勃發展,擴大區域海運服務樞紐的實力,令海運服務、港口及船務運作可發揮更佳的協同效應,充分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所帶來的機遇。

多謝主席。